网站地图    |    中国科学院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纳米银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标准化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作者: 来源 : 时间:2016-10-10 字体<    >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医疗器械、肿瘤药物中,如纳米TiO2ZnO用于护肤品、纳米银用于抗菌敷料等。然而,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如高表面活性、高穿透性等)也给其生物安全性带来了不确定因素。面向医疗器械和纳米药物应用,必须清楚表征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质,以及全面评估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效应,特别是在动物水平的生物安全性。然而由于动物实验投入大,而且相关研究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因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系统性、规范化的动物水平生物安全性评估。

谢黎明课题组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合作,以纳米银材料为例开展了纳米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释放与蓄积实验,实验中选用了静脉注射与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在静脉给药方式中,纳米银颗粒在10分钟内被清除,之后血液中Ag浓度在~1μg/g水平;两周后,纳米银在淋巴、肝、脾、肺、胰腺、尾静脉皮肤、骨髓等组织中蓄积严重(>10 μg/g)。在皮下注射给药方式中,两天后纳米银在血液中的释放上升达到平台值(~0.6 μg/g),并在两周后下降到~0.2 μg/g;两周后,纳米银在淋巴、肾上腺、骨髓等组织中蓄积严重(>10 μg/g),但是总体蓄积水平比静脉注射要低。在实验中规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生物组织样品中的Ag含量,并成功申请了国标立项。

由于课题组在纳米银生物安全性评估与标准化方面的出色工作,谢黎明研究员受邀参加2016年全球监管科学峰会——纳米技术与标准会议,并做邀请报告,以及作为嘉宾参与纳米医疗器械生物安全专题讨论。

 

图:大鼠血液中Ag浓度与时间的关系:(a)静脉注射给药,(b)皮下注射给药。(c2016年通过立项申请的国标草案首页。(d)应邀参加2016全球监管科学峰会——纳米技术与标准会议的参会照片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100190) 电话:010-82545691 传真:010-62656765
E-mail: baoxf@nanoct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