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中国科学院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
中科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第187期学术...
作者: 来源 : 时间:2018-05-21 字体<    >

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第187期学术报告

 

报 告 一:金属磷化物光/电催化分解水

  人:陈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间:2018525日(周五) 下午15: 00

    点:南楼三层会议室

  人:朴玲钰 研究员

报告摘要: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开发廉价、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过渡金属磷化物具有半金属特性,在酸碱环境中稳定,同时也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是继过渡金属碳化物和过渡金属氮化物之后出现的一类新型催化材料,被誉为“准铂催化剂”。我们围绕铁、钴、镍、铜等金属磷化物,系统研究了它们在:(1)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2) 电催化水氧化;(3) 氨硼烷水解放氢等方面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陈勇,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1年在香港大学化学系支志明院士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主要从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超分子自组装以及光电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香港裘搓基金等研究课题和子课题。近年来在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金属配合物激发态性质调控、光催化太阳能转换等领域已发表包括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Chem. Sci., Joule在内的学术论文70余篇,研究结果曾被Nature China以研究亮点报道。

 

报 告 二:人工光合成中的电荷分离与传输

  人:李仁贵副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间:2018525日(周五) 下午16: 00

    点:南楼三层会议室

  人:朴玲钰 研究员

报告摘要:

 光生电荷分离问题是人工光合成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如何提高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将会直接决定太阳能转化效率的高低。传统的通过在两种半导体材料之间构筑“结”可驱动光生电荷分离,然而单一半导体材料光生电荷分离问题仍然不清楚。我们研究组以钒酸铋等典型的半导体材料为模型,报道了单一半导体光催化剂不同暴露晶面间会发生光生电荷分离,这是区别于传统“结”策略的一种全新的电荷分离策略。利用这种策略将氧化还原双助催化剂构筑在单晶的不同暴露晶面上,可大幅度提升光催化的效率,目前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多个半导体体系中。本报告将以几种典型的半导体材料(BiVO4, Cu2O, SrTiO3等)为代表,系统介绍我们在晶面间光生电荷分离策略用于构建高效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体系中的进展。并结合原位成像光谱等手段,揭示晶面间光生电荷分离现象的本质原因,为理性合理地设计高效太阳能光催化体系提供思路。

报告人简介:

   李仁贵,博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09年于厦门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随后破格聘为副研究员,从事太阳能光催化转化相关研究。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年起担任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微纳光电材料及光催化研究组(DNL1608)课题组长。研究工作在Nature Commun.,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 ACS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总引用1600余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五项。荣获中国催化新秀奖”“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毕业生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特等奖等。曾受邀在关于人工光合成的Faraday Discussions 会议、全国催化大会、全国光催化与光化学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和主旨报告等。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的青年编委,及20多种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100190) 电话:010-82545691 传真:010-62656765
E-mail: baoxf@nanoctr.cn